缠师这堂课主要是给大家“正本清源”,强调几个学他理论(缠论)的基础原则和核心概念,特别是围绕“级别”和“买卖点”展开的。
级别是根本,想清楚显微镜的比喻!
缠师反复强调“级别”的重要性,这就像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看一滴水。你用低倍数(比如30分钟图)看,只能看到模糊的大轮廓,细小的波动(比如5分钟级别的涨跌)就被忽略,被简化成了一条没有内部结构的“线段”,这条线段的起点和终点,就对应着5分钟走势的起点和终点。
但如果你换高倍数显微镜(比如5分钟图)去看那条“线段”,就会发现它内部其实有更小的波动(1分钟级别的涨跌),它的高低点并不是严格落在5分钟走势的开头或结尾。不过,你可以用规则(结合律)重新组合这些小波动,让高低点尽量对齐。
关键点: 当你选定一个操作级别(比如30分钟)时,就意味着你自动把更小的级别(比如5分钟)的走势都看成简单的线段了,忽略其内部细节。不能一会儿用30分钟看,一会儿又钻到1分钟里看同一个问题,这样会把自己搞晕。只有在特定需要精细判断的时候(比如30分钟图出现背驰段了,或者要找30分钟的第三类买卖点),才需要切换到更小级别的图(5分钟图)去放大观察(这就是区间套的应用)。
背驰是核心,盘整背驰是衍生品:
真正的“背驰”是最基础、最重要的,它通常预示着趋势力度的衰竭和转折。
“盘整背驰”是背驰分析方法的一个延伸应用,主要用于中枢内部的震荡过程中比较力度的强弱。比如一个下跌+中枢+下跌(a+B+c)的结构中,比较前后两段下跌(a和c)的力度,看c是否比a弱(盘整背驰),这其实可以看作是在比较中枢B内部的震荡力度。
三类买卖点:分工明确,级别统一
第一类买卖点(背驰点): 这是最核心、最重要的买卖点,发生在趋势结束时(本级别背驰点)。大部分情况靠它就行。
第二类买卖点: 它是第一类买卖点的重要补充。主要有两个作用:
确认第一类点: 当第一类买点出现后,价格反弹上去再回调(但不创新低),那个回调的低点就是第二类买点(卖点反过来)。它是对第一类点的确认。
解决“小转大”: 当小级别的背驰直接引发了大级别的趋势转折(比如1分钟背驰直接导致30分钟趋势反转),这时大级别图上没有出现标准的“第一类买卖点”,第二类买卖点就成了捕捉这种转折的最佳位置。
第三类买卖点: 它的作用是确认中枢的结束。一个中枢震荡后,价格向上突破中枢,然后回踩不跌回中枢,那个回踩的低点就是第三类买点(卖点反过来)。它告诉你中枢的“门”关上了,新趋势很可能要开始了。
核心原则: 三类买卖点本质都相关,但必须在同一个级别上去分析和操作它们。不能混着不同级别看买卖点,否则会乱套。站在同一级别上,三类点都重要,各司其职。
操作策略:量力而行,抓住关键
最省心的做法: 只在你预先设定的操作级别上,等待并操作该级别的三类买卖点,不参与中枢内部的震荡。这样能规避很多不确定的波动。
进阶做法(需要技术/资金/时间): 对于技术好、资金量大或者有足够盯盘时间的人来说,可以参与中枢震荡(利用更小级别的买卖点操作),因为震荡区间有时利润空间不小且相对稳定。在趋势中,也可以用更小级别买卖点操作来加快赚钱或积累筹码的速度(但这受限于该级别能容纳的资金量)。
总结来说,缠师这节课的核心就是:
级别是观察市场的“显微镜倍数”,选定级别后,就忽略更小级别的内部结构。
背驰是判断趋势转折的基石,盘整背驰是其在中枢震荡中的应用。
三类买卖点分工明确:第一类抓趋势转折(核心),第二类确认趋势转折/解决小转大(补充),第三类确认中枢结束。必须在同一级别下使用它们。
操作上,普通投资者紧盯自己级别的买卖点最稳妥;高手/大资金可以精细操作,参与震荡,提高效率。
缠师苦口婆心地说这些,就是为了让大家打好基础,统一认识,别在基本概念(尤其是级别)上犯迷糊,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他的理论去实战。
配资天眼-股票配资导航-免费股票配资-武汉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