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地缘历史档案
编辑 |地缘历史档案
声明:拙见在此,抛砖引玉。诚邀您点个「关注」,方便日后交流。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,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。真理越辩越明,感谢您赐教!
声明:拙见在此,抛砖引玉。诚邀您点个「关注」,方便日后交流。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,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。真理越辩越明,感谢您赐教!
你可能从没想过,在遥远的欧洲腹地,有一群黄皮肤、黑眼睛的人,住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河边。他们喝奶茶、转经筒、信奉藏传佛教,说着一种听上去和蒙古语差不多的语言。
展开剩余85%最重要的是,他们从不避讳自己来自哪里:他们说: “中国,是太阳升起的地方。”这是卡尔梅克人的真实写照, 一个在欧洲孤悬四百年的亚洲后裔,至今仍把祖国称作“故土”。
他们的祖先,曾为了自由和信仰,从欧洲草原踏上万里东归之路,历时八个月,阵亡十万,最终回到中国。
而留下的那一部分人,被沙俄逼着改宗、改语、改姓,却始终没能改掉他们骨子里的根。
他们守着佛像,守着蒙古长调,守着那句古老的誓言:“我们终有一日,要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。”
可他们为什么会在欧洲?他们到底是谁?这一切,还得从几百年前说起。
一场被迫的远行,铸就了欧洲唯一的黄种人共和国
今天的卡尔梅克共和国,位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,紧挨着里海,地理上属于欧洲,但种族上却完全不是欧洲人。
他们是蒙古人种,皮肤偏黄、眼睛狭长,说的语言叫卡尔梅克语,其实就是蒙古语的一个方言——卫拉特语。 这是整个欧洲,唯一一个以黄种人为主体民族的共和国。
他们的传统饮食是砖茶、手把肉,节日里唱的是蒙古长调,就连信仰的宗教,也不是东正教,而是藏传佛教。你在他们的街道上,能看到写着藏文的风马旗、转经筒,还有高耸的佛塔。
这些文化符号,跟俄罗斯主流社会格格不入,但卡尔梅克人从没想要改变。他们知道自己是谁,也知道自己从哪里来。他们的祖先,曾从新疆,一路西行,走进了伏尔加草原。
时间回到17世纪,那时候中国还处在明末清初,而在新疆的塔尔巴哈台草原上,卫拉特蒙古各部正陷入内部争斗。
土尔扈特部,正是其中的一支。 他们本来就不愿卷入准噶尔部的扩张战争,再加上沙俄东扩的压力不断逼近,部落首领和鄂尔勒克决定率20万人西迁,搬离这片是非之地。
他们一路向西,翻过阿尔泰山,绕过巴尔喀什湖,横穿哈萨克草原,最后在伏尔加河下游停了下来。
那时候,沙俄接纳了这些东方来的游牧民族,允许他们在伏尔加草原上生存,甚至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——土尔扈特汗国。但好景不长。
外族的压迫,让他们意识到“离开中国,就等于断掉了根”
一开始,沙俄表面仁义,实际上却处处限制。 他们不让蒙古人继续游牧,要他们交税、交牛羊,还强迫他们改信东正教。到了渥巴锡这一代,沙俄对土尔扈特的控制已经到了极致。
他们以“维护秩序”为名,强征兵役32次,征走牲畜超过40万头。他们还设立“人质制度”,把贵族子弟抓起来送到圣彼得堡洗脑。渥巴锡的兄长,就是在俄国的牢房里被活活折磨死的。
他们忍无可忍。
1771年1月16日,渥巴锡联合贵族策伯克多尔济、舍楞等人,秘密策划起义。导火索,是沙俄要抓渥巴锡的独子当人质。 这一次,他们决定彻底离开,东归故土。
渥巴锡带着伏尔加河东岸的3.3万户人家,总共约17万人,启程东归。他 们绕过伏尔加河,避开沙俄主力,打算悄悄穿越整个中亚,回到清朝统治下的新疆。
可伏尔加河西岸,还有约1万户人没能及时赶上。他们被封冻的河水挡住了去路,又被沙俄封锁了消息,自此永远留在了欧洲。这些人,就是今天卡尔梅克人的祖先。
而出发的那一批人呢?他们面临的,是前方的饥饿、瘟疫,还有沙俄的追兵和哈萨克部落的伏击。
短短8个月的路程,他们损失了超过10万人。从伏尔加草原出发的17万人,最终抵达伊犁的只有6.6万人。
清朝皇帝乾隆得知此事后,震惊不已。他当即下令: 拨银300万两赈济,调集牲畜20万头、粮食41万石,安置他们在巴音布鲁克、乌苏等地,并在承德立碑,记录这段归顺史。
碑文用汉、蒙、满、藏四种文字写成,名字叫:《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》。
这是一场历史上罕见的万里东归,也是一场真正的民族自救。他们宁愿死在回家的路上,也不愿被异族同化。
留下的人,被称作“卡尔梅克”,但他们从没忘记祖国
而那些没能东归的卡尔梅克人,命运却完全不同。沙俄对他们展开了报复。 一夜之间,“土尔扈特”的名字被抹去,取而代之的是“卡尔梅克”,意思是——留下来的人。
他们被强制定居,禁止游牧,改信东正教,使用俄语,甚至连蒙古姓氏都被改掉。到了苏联时期,悲剧还没结束。
1943年,斯大林以“通敌”罪名,将全体卡尔梅克人流放到西伯利亚,死亡过半。直到1957年,才允许他们回到家乡,重新建立自治共和国。但即便这样,他们的信仰、语言和文化,都没有被彻底抹去。
他们的首府埃利斯塔,建起了欧洲最大的一座佛教寺庙。 他们在课本里讲述渥巴锡的东归,他们的孩子,至今还称中国为“Мана Төрскн”——祖先的故土。
卡尔梅克人的文化认同,从来没有断过。他们的青年,成批地来到中国学习汉语。有人去北京,也有人直接去新疆伊犁,去看祖先当年留下的碑文。
他们的历史教材,把1771年的东归称作民族精神的根。他们说:那一年,我们的祖先回到了太阳升起的地方。
四百年来,他们被欧洲包围,被宗教同化,被语言压迫,却始终记得自己是谁。他们是蒙古人,是黄种人,是曾经的中国子民。
他们知道,太阳升起的地方,是他们从未真正离开的故乡。
不是所有的离开,都是背叛;有些离开,是为了更好地回归。而有些留下,是为了等待那一刻的归来。卡尔梅克人没有忘,也不敢忘。
他们的祖先曾在祖国的怀抱中得到新生,他们也知道,真正给他们希望的,始终是东方的那轮太阳。
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,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另一种记忆。他们不在中国,但他们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儿女。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天眼-股票配资导航-免费股票配资-武汉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