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乌克兰前线打得一片焦灼的时候,华盛顿那边却突然飘来一个消息,说援助“战斧”巡航导弹的事情已经批了,就差总统最后动笔签字。
这个消息一放出来,战场上的硝烟还没散去,全世界的舆论场先炸开了锅。
这究竟是美国人准备下场动真格的,还是仅仅放出来一个信号弹探探各方反应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支悬而未落的笔上。
美国人这次的态度,说实话,挺纠结的。
我们都知道,特朗普在做决定前,脑子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,政治账和经济账一本都不能少。
把大把的钞票和昂贵的武器扔出去,要是看不到什么实际效果,那可就亏大了。
更麻烦的是,万一真把俄罗斯给彻底惹毛了,人家一冲动把核武器这张底牌掀开,那整个局面就彻底失控了,到时候谁也下不来台。
俄罗斯的态度也确实硬气。
他们直接把核风险这张牌摊在桌面上,明明白白地告诉美国,要是敢给乌克兰送“战斧”这种大杀器,那就是把对抗推向了极限。
新华社也援引了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话,意思很明确,给导弹解决不了战场上的问题,也帮不了美国领导人兑现竞选时的承诺,说白了就是劝美国别玩火,小心引火烧身。
更让华盛顿心里发毛的,是俄罗斯最近的一连串动作。
就在一个星期里,他们接连试射了“海燕”核动力巡航导弹和“波塞冬”核动力无人潜航器。
这两个家伙可不是闹着玩的,它们的设计思路就是“核动力加上核弹头”,理论上可以在水下或者空中潜伏很长时间,绕开现在所有的防御系统,然后给对手来个致命一击。
虽然说这些武器到底能不能马上投入实战,谁也说不准,但俄罗斯在这个节骨眼上把它们亮出来,发出的信息再清楚不过了:在战略层面,我们有的是底气跟你“亮剑”施压。
说起来,特朗普之前就拒绝过给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,他的理由非常直接,就是怕挨核报复,觉得这笔买卖不划算。
而且在他看来,乌克兰想翻盘的可能性本来就不大,投再多钱也是打水漂。
与此同时,欧洲那边的支持也开始显得有心无力了。
大家投进去的钱和装备不少,但战线还是那个样子,没什么起色,谁也不愿意一直当这个“冤大头”。
所以,一旦美国这边停了援助,欧洲那边肯定会更加犹豫,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援乌链条,可能说断就断。
有英国媒体就说,特朗普一系列对乌克兰不太友好的决定,让基辅的处境越来越差,连带着整个北约内部的合作都受到了影响。
他的态度很微妙,就是“我既不希望俄罗斯赢,但也不想给乌克兰创造什么机会”,把责任往欧洲身上一推,自己躲到后面看戏。
就在西方援助阵营出现裂痕的时候,俄军在前线抓住了机会,而且战果越打越大。
从很多渠道的报道来看,在红军城方向,俄军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,摆出了一个十万大军准备围歼的架势。
就连乌克兰媒体自己也承认,红军城这个地方太关键了,一旦失守,整个前线的其他防线很可能会被俄军分割包围,到时候就成了砧板上的肉。
那么这个红军城到底有多重要呢?
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大型的交通枢纽。
在顿涅茨克这片战场上,乌军的补给、增援还有人员调动,基本上都要经过这里。
它就像是整条防线的“大动脉”。
一旦这条动脉被俄军切断,周边的防线就会立刻“缺氧”,整个战线的节奏都会被打乱。
后勤线一断,乌军在顿涅茨克方向控制的区域,就等于被拔掉了主电源。
虽然一个个据点还在,士兵也还在,但没有了弹药和补给,战斗力会直线下降。
俄军正好可以顺着这个势头往前推进,占领更多的地盘,消灭乌军的有生力量。
这种“实操优势”,比起在其他方向上跟乌军一点点“换筹码”,要有效得多。
在这种情况下,美国放出的那个“已批但还没签”的消息,就显得特别有意思了。
对俄罗斯来说,这是一个威慑信号,警告他们在红军城方向不要做得太过火。
对乌克兰来说,这又像是一种安抚,告诉他们“别急,大家伙正在路上呢”。
但是,这个信号对两头到底能起多大作用,最后还得看能不能跨过“总统签字”那道坎。
现在大家争夺的,已经不仅仅是一枚导弹了,而是各自的底线和战场上的信心。
你看,俄罗斯把核风险挂在嘴边,警告美国不要越过红线。
美国呢,一边要权衡国内的政治和财政压力,一边还要顾及和盟友的关系,左右为难。
而乌克兰,在残酷的消耗战里,最关心的就是今天和明天的炮弹跟补给还能不能到。
棋盘上的每一个角色都在紧张地计算着自己的得失,但前线士兵的伤亡,却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的,冰冷而残酷。
那么,我们假设一下,如果战斧导弹真的进入了战场,能改变局势吗?
战斧的长处在于远程精确打击,可以用来敲掉俄军的指挥节点和后勤枢纽。
但关键问题在于,乌克兰能不能得到足够数量的武器,并且能够有效地用起来,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打击链条。
如果美国只是象征性地给个几十枚,打两轮就没了,那对缓解前线的巨大压力,作用其实很有限。
俄军的推进可能暂时被打断,但等导弹用完了,他们还是会继续往前拱。
真正能提高战局档次的,是稳定可靠的物资供给,是系统性的战术配合,还有清晰明确的政治信号。
所以说,这把“高高举起的战斧”,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张华盛顿手里的策略牌。
一方面,他们想用这张牌来吓唬一下俄罗斯,遏制一下俄军的扩张势头。
另一方面,又想用它来稳住乌克兰军队的情绪,别让他们在前线先崩了。
但是,战场是不会等人的。
红军城的态势每天都在变,整个顿涅茨克防线的局面也在变。
援助这种东西,要么就及时到位,要么就等于无效。
政治上的语言可以来回修改,但战场上的选择,往往容不得你多加考虑。
说到底,大家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。
乌克兰想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补给,是明确的援助时间表,是可以兑现的承诺。
美国想要的是不踩到俄罗斯红线的安全感,是一个可以对国内选民交代的政治故事,还有一张可以在国际上维持的脸面。
而俄罗斯想要的,是不断扩大的战场优势,是让对手投鼠忌器,最终逼迫大家重新回到谈判桌上,按照它的规划来。
这场激烈的拉锯战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,现在谁也说不准。
但是,红军城最终的归属,以及那批战斧导弹最后的命运,毫无疑问是两块重要的“试金石”,将决定未来战局的走向。
在我看来,承诺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,那在最关键的时刻,这些噪音反而会掩盖真正的危险。
这场博弈的关键,已经不是谁的口号喊得更响亮,而是谁能把实实在在的筹码,先一步结结实实地拍在牌桌上。
注意:图片内容等信息来源网络,有任何问题联系我哦。
配资天眼-股票配资导航-免费股票配资-武汉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